活動回顧:2013臺北文化護照:林安泰古厝巡禮

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林安泰古厝巡禮
時間:2013/06/01() 15:00-16:3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李乾朗(古蹟建築學者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
活動紀錄: 
    李乾朗老師開頭便為我們簡介了此次系列活動的宗旨,並簡單說明了活動中選擇了兩間重要的閩南古厝 :一是陳氏家廟,陳德星堂,另外一間則是今日的主角林安泰古厝。藉由林安泰古厝來講解閩南建築的特徵為此次導覽行程的重頭戲。

一入門,李老師就講解古老的房子其實只有主要住宅,外面門樓的部分是後來遷移至此需要有門禁才加蓋出來的,功能是賣票與警衛設置,雖然蓋得很古樸蒼老卻依然看得出來是新建築,不過二三十年的歷史,而中間的花園更是花博時期增加的,也是這兩三年的事情。但是建築是貨真價實的兩三百年的古蹟。它原來的位置在四維路與仁愛圓環的交界。但是由於與市區發展的途徑相疊,又加上修築敦化南路,當時的人不注重古蹟,以開發為重,所以不只不能保留在當地更面臨拆遷的命運,直到後來在此重組,有些材料已腐爛,其中雖然尚有百分之八十的古物成分,卻有一部分為新材料。老師指出建築若完整無裂縫就是新修補建材,若是坑坑疤疤則為古蹟原始材質,但是讓新舊材料協調的原因正是閩南建築風格,重建過程極具用心。

老師帶我們觀察新建築的重要設計,例如在入口門楣處仿造內部寫上「福」與「祿」是舊時建築習慣,另有人會在上面撰寫「文章傳國,詩禮成家」或是詩經中美麗的句子,做成如同印章般十分具有趣味,它的名字為門針,主要功能為固定梁柱,又俗稱為門印。另外還有「門枕」又稱「門箱」也是仿造傳統閩南建築所建。閩南式建築有一重要特色為,橫為梁直為柱的概念,其中有小型的梁稱為「乳樑」取其尚未斷奶的年幼意義。當時並習慣在乳樑上做分岔如同雞鴨的指爪,又稱為「瓜爪」。由這三點可以觀察到新建築希望融入舊建築的用心。

林安泰古厝的探訪不只讓所有參與學員了解閩南古厝的特色與魅力,也讓我們產生了一種橫跨於時代鴻溝的感受,老師仿佛帶我們穿越了時空,如同古人般知悉整個房室的一磚一瓦一樑一柱所代表的意涵,更讓我們對家的概念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

活動照片: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 

熱門文章

臺北市文化局入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