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力颱風活動異動

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

特別注意!颱風影響之活動異動通知


1.原 7/12(五) 1930-2100《台北新故鄉》紀錄片欣賞與映後座談,
延期至  7/19  (五)
 1930-2100  地點:南村落(北市師大路80巷10號)

2.原 7/13(六) 1030-1200 探訪老城區的傳統產業大觀:大龍峒老街區延期,時間與地點稍後通知

3.原 7/13(六) 1500-1630 城中美味之旅 
延期至  7/14 (日) 1500-1630  

造成不便,請見諒。

若有任何問題,歡迎電洽南村落8369-2963。

活動回顧:2013臺北文化護照:林安泰古厝巡禮

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林安泰古厝巡禮
時間:2013/06/01() 15:00-16:3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李乾朗(古蹟建築學者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
活動紀錄: 
    李乾朗老師開頭便為我們簡介了此次系列活動的宗旨,並簡單說明了活動中選擇了兩間重要的閩南古厝 :一是陳氏家廟,陳德星堂,另外一間則是今日的主角林安泰古厝。藉由林安泰古厝來講解閩南建築的特徵為此次導覽行程的重頭戲。

一入門,李老師就講解古老的房子其實只有主要住宅,外面門樓的部分是後來遷移至此需要有門禁才加蓋出來的,功能是賣票與警衛設置,雖然蓋得很古樸蒼老卻依然看得出來是新建築,不過二三十年的歷史,而中間的花園更是花博時期增加的,也是這兩三年的事情。但是建築是貨真價實的兩三百年的古蹟。它原來的位置在四維路與仁愛圓環的交界。但是由於與市區發展的途徑相疊,又加上修築敦化南路,當時的人不注重古蹟,以開發為重,所以不只不能保留在當地更面臨拆遷的命運,直到後來在此重組,有些材料已腐爛,其中雖然尚有百分之八十的古物成分,卻有一部分為新材料。老師指出建築若完整無裂縫就是新修補建材,若是坑坑疤疤則為古蹟原始材質,但是讓新舊材料協調的原因正是閩南建築風格,重建過程極具用心。

老師帶我們觀察新建築的重要設計,例如在入口門楣處仿造內部寫上「福」與「祿」是舊時建築習慣,另有人會在上面撰寫「文章傳國,詩禮成家」或是詩經中美麗的句子,做成如同印章般十分具有趣味,它的名字為門針,主要功能為固定梁柱,又俗稱為門印。另外還有「門枕」又稱「門箱」也是仿造傳統閩南建築所建。閩南式建築有一重要特色為,橫為梁直為柱的概念,其中有小型的梁稱為「乳樑」取其尚未斷奶的年幼意義。當時並習慣在乳樑上做分岔如同雞鴨的指爪,又稱為「瓜爪」。由這三點可以觀察到新建築希望融入舊建築的用心。

林安泰古厝的探訪不只讓所有參與學員了解閩南古厝的特色與魅力,也讓我們產生了一種橫跨於時代鴻溝的感受,老師仿佛帶我們穿越了時空,如同古人般知悉整個房室的一磚一瓦一樑一柱所代表的意涵,更讓我們對家的概念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

活動照片:










異動啟示

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


原異動為6/29(日)10:30-12:00 
閩南口味的菜市場:艋舺三水市場與直興市場巡禮
主講人:韓良露

更動為原時段
6/30(日)10:30-12:00
如有不便敬請見諒




活動回顧:2013臺北文化護照:北投社巡禮

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北投社巡禮
時間:2013/06/01() 10:30-12:0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楊燁(北投文史工作者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
活動紀錄: 
    楊燁老師已在北投居住了四十幾年,從事文史工作也有超過十年的資歷。雖然他在導覽中謙稱自己只是對北投「小有了解」卻從他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中感受到他對北投一草一木,一花一樹的熱愛。導覽行程中因天氣晴朗,陽光熱力四射,楊老師多次提醒參與學員注意防曬,也讓人感受到來自北投淳樸人情,頓時讓人消暑不少。

    楊老師關懷式地詢問學員:「是否有人從台北車站方向搭乘捷運過來呢?途中經過唭哩岸站時,有沒有仔細聽站名的台語念法?」這一問果然引起許多共鳴,大家紛紛回應老師的提問。老師接著解釋「唭哩岸」的意義為何,原來這是凱達格蘭族的語言,意思為:湖畔。因為早期有人在附近生活,清代時郁永河曾經來此地探勘硫磺,並記載當時臺北是一個大湖泊,而凱達格蘭族當時就是依賴此湖泊在周圍取水生活。當你聽到捷運報告站名時,會聽到國語及台語兩種版本,其中台語發音與凱達格蘭原音最為相近,可以從其音韻感受到原住民族語的特色,就如同「北投」在原住民語中代表的是女巫的意思,它的台語讀音也比較接近原住民語發音。

    講到捷運報站廣播,就不能不提到捷運現址。現在的北投捷運站與從前北投火車站的位置是相同的。當時的人會從貴子坑運送陶土,以及當地有名的建材唭哩岸石,藉由牛車走過一條泥土路來到火車站,與今日的柏油路比起來雖然較為顛簸,卻也,因為北投火車站在淡水線為主要的中繼站,其一重要任務就是運送陶土及唭哩岸石。而同時期的漢人聚落則集中在火車站前的光明路、中正路等重要道路上。大家都聽過大溪老街卻很少聽過北投老街。北投老街的舊建築所剩無幾,卻仍然有幾棟重要的古蹟隱身在巷弄之中。

    老師接著帶我們走到「田心仔」,田心仔為本地漢人開墾最早期區域,另外尚有「番仔厝」地名,為原住民居住區域,原住民是在後期才進入此區,早期此地仍以漢人為主。眼前一排房子如同小工廠一般,其實就是舊時原住民聚落,他們在一百八十年前約日據時代遷移到這裡,時間並不是很久遠。雖然如此但兩者都被列為台北市歷史文化景觀。「田心仔」的命名原因是這裡早期為漢人開墾,並被視為當時關渡平原的中心區域,所以時人認為這裡是「我們開墾出來田園的中心」所以命名為「田心仔」,漢人在此開墾田地卻非在此居住,而是一樣居住在火車站附近光明路上。後來日本時代居住於北投各地的原住民遷居至此,才有「番仔厝」的區域。

    北投區域是目前台北市保留原住民最為完整的,尚留下許多原民居住的痕跡,並且仍然有許多原住民在此生活。「北投」這個地名更是與原住民息息相關。相傳當時原住民要尋找新的獵場,所以溯溪而上來到此地,發現此地溪水溫度較高,且無法飲用 (因為硫磺水具有毒性 ),往更高處爬,溫度越高,霧茫茫伸手不見五指,隨身攜帶的獵犬亦遭滾燙的溫泉水所傷。遂稱此地有「女巫」存在。而「北投」音譯正是原住民語中「女巫」的意思。

    我們一群人走進關渡平原,旁邊屹立不移的是大屯山,關渡山方向為貴子坑,淡水河則是沿著觀音山流入此地,關渡平原在山河之間灌溉孕育而生,又被稱為台北最後一個穀倉,直到現在還有在種植稻作。楊老師將台北譬喻成人體,關渡平原就像一個重要的器官 :肺臟。根據許多重要研究指出,若這片平原最後一寸都蓋滿房子,台北市將無法居住,他笑著說,北投人都有一種重要的共同經驗,那就是經由承德路回到北投,會在石牌畫出一個明顯的氣溫分界。原因在於遼闊的關渡平原吸納二氧化碳的能力。藉由老師的介紹,我們更了解數百年來在此居住生長的族群與他們的語言、建築及經濟活動。北投的今昔之變多麼迷人。


活動照片:













更動啟示

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


※原6/02(日)10:30-12:00 
漫遊風情萬種的中山北路 講師:舒國治
因講師有事日期延後

時間更動為:6/16(日)19:00-20:30

如有不便敬請見諒!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北投公園露天電影院:《收藏的平埔記憶──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紀錄片欣賞》

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北投公園露天電影院:《收藏的平埔記憶──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紀錄片欣賞》

早在漢人移民前往台灣拓墾、定居之前,台灣西海岸的平原地帶,就已經有許多不同文化、不同語言、不同部落的人居住著。這些「居住在平地的原住民」就是平埔族群,過去分布於臺灣北部的噶瑪蘭族與凱達格蘭族都是屬於平埔族。

北投原為平埔族中的「凱達格蘭族」部落居住的地方,2013臺北文化護照第一場活動,特地選在先民曾經住過的地方,在北投公園遼闊的空間裡,讓我們一起透過觀賞紀錄片,做為2013臺北文化護照城市文化記憶探索的開端。

本紀錄片穿越時光,呈現百年前由西方人和日本人採集收藏、流散至各國的噶瑪蘭族與凱達格蘭族文物,還原當時平埔族人的生活樣貌。其中還包括馬偕醫院創始人為了蓋大學而義賣至美國、加拿大的珍貴文物,彌足珍貴。一幕幕族群人物和部落影像,不僅追溯歷史,更帶領我們看見原力十足的生命力。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北投公園露天電影院:《收藏的平埔記憶──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紀錄片欣賞》
時間:2013/05/31() 19:30-21:00
地點:北投公園溜冰場(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2號)
主持人:韓良露(南村落總監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。
洽詢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2963
傳真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5076
活動網址:2013臺北文化護照www.taipeiculturepassport2013.blogspot.tw
南村落www.southvillage.com.tw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北投社巡禮
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北投社巡禮

  台北早期開發的地區如干豆(關渡)、北投、唭哩岸、八芝蘭(士林)等都是沿用平埔族的社名做為地名。時間倒回百年前,臺北大屯山山腳下有個部落,族人居住在一個煙霧繚繞的地方,充滿了神祕的氣息,於是人們給了它一個特殊的名字「Pataauw女巫」,「北投社」成為了部落的姓名。

  北投社最早的文字紀錄出現於17世紀郁永河《裨海記遊》中。18世紀後,開始有漢人移民在此建立北投庄,19世紀末北投社被漢化。如今北投保德宮、池府王爺神尊、番仔厝、番仔溝等,因為見證了「北投社」的存在,記錄了平埔族與漢人相遇後在文化上的交流與影響,與建於1912年的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投教會」一起被指定為「文化景觀」。

  讓我們在北投尋找蛛絲馬跡,揭開消失的北投社的神秘面紗。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北投社巡禮
時間:2013/06/01() 10:30-12:0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楊燁(北投文史工作者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洽詢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2963
傳真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5076
活動網址:2013臺北文化護照www.taipeiculturepassport2013.blogspot.tw
南村落www.southvillage.com.tw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林安泰古厝巡禮
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林安泰古厝巡禮
  
  佇立在濱江公園內的林安泰古厝,已有兩百年的歷史,是目前臺北市內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。

  林安泰古厝保存著完整的閩式建築風格,屋脊、山牆、燕尾、馬背的建築特色在古厝內處處可見;屋簷下、門牆上的精緻雕刻是古厝內的一大特色,每個雕刻都隱藏著祖先對後代子孫的期許。整個林安泰古厝建築上屬於對稱式,表達出儒家的修身思想。古厝旁的園林景觀,有著渾然天成的造景及自然而然的景色,與古厝相輔相成,既清幽又莊嚴。

  踏進林安泰古厝內,你會發現古厝裡的一磚一瓦都別有意義,承載著先人的智慧、對後代的期許,以及建築者的用心。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林安泰古厝巡禮
時間:2013/06/01(六) 15:00-16:3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李乾朗(古蹟建築學者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洽詢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2963
傳真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5076
活動網址:2013臺北文化護照www.taipeiculturepassport2013.blogspot.tw
南村落www.southvillage.com.tw
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麻里錫口社巡禮
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麻里錫口社巡禮
  
    錫口,今日的松山區,是過去台北往基隆必經之地。原為凱達格蘭族麻里錫口社Malysyakkaw,意思是河流彎曲處,「河流」指的就是基隆河。

  早在17世紀,錫口已是商業貿易的中繼口岸。錫口於1709年的陳賴章墾號中,成為漢人移民地,平埔族人被迫往上游移動,遷移至樟樹灣(今汐止一帶)。泉州同安人大量湧入此地開發,形成錫口庄,慈佑宮一帶形成「錫口街」,是先人篳路藍縷的成果,尤其是慈佑宮到渡船口最為熱鬧,是當時大多數商人停船夜泊之處,素有「小蘇州」之美稱,而供奉媽祖的慈祐宮是當地重要的信仰與行政中心。

  湮沒的歷史在當地仍有些蛛絲馬跡,但獨具慧眼者才能看出──跟著吳智慶老師的腳步,揭開錫口社更多的城市故事與記憶。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麻里錫口社巡禮
時間:2013/06/02() 10:30-12:0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吳智慶(文史工作者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洽詢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2963
傳真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5076
活動網址:2013臺北文化護照www.taipeiculturepassport2013.blogspot.tw
南村落www.southvillage.com.tw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銀河鐵道──眷村書寫,以及眷村的「未來」
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銀河鐵道──眷村書寫,以及眷村的「未來」


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和我一起到無窮遙遠的地方去呢?
——宮澤賢治《銀河鐵道之旅》

走過半世紀的眷村記憶,老時光的氛圍似乎總在此盤桓不去,南轅北轍的濃重鄉音、複雜的像迷宮的小巷、竹籬笆內一戶戶的人家、木門上紅白藍的國旗兀自飄盪……何謂「眷」?就心理意義上而言,對許多人來說是「眷戀著回不去的故鄉、消失的緊密關係」的「眷」。

眷村的基礎是暫時的,所以房子簡陋點、人擠了點、生活不方便了點都沒關係,誰也想不到這個暫時,一暫就是半世紀。半世紀以來,眷村逐漸形成一個關係緊密的群體,無論自覺自己是異鄉客,還是心心念念眷村生活的情誼,眷村書寫以此為契機開始發展起來,朱天文、朱天心、蘇偉貞、張大春等作家都擁有不少關於眷村的作品。

透過作家楊佳嫻的視野,我們談談書寫所保留住的眷村文化記憶;透過與眷村子弟的對談,我們得以更進一步,討論眷村未來的方向。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銀河鐵道──眷村書寫,以及眷村的「未來」
時間:2013/06/07() 19:30-21:0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楊佳嫻(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洽詢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2963
傳真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5076
活動網址:2013臺北文化護照www.taipeiculturepassport2013.blogspot.tw
南村落www.southvillage.com.tw 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漫遊風情萬種的中山北路
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漫遊風情萬種的中山北路

  相傳,清代興建臺北城蘊含了許多風水概念,街道系統指向正北方北極星的位置,而中山南北路的軸線延伸更不偏不倚落在七星山頂。都市奇談是否屬實,我們不得而知。然而這也印證了中山北路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
  其中,中山北路二段有著百變的樣貌。她是小有積蓄的輕熟女,有著一棟棟簇新的五星級飯店、名牌旗艦店等的東岸;也可以是初脫離學生身分的上班族女郎,許多風格設計、生活美學小店藏身於巷弄間;還是不問報酬、為家人付出的偉大母親,不遠處的雙連市場販售著各色蔬果生鮮、現烹現吃的多樣熟食,生活用品在此一應俱全。

  中山北路如此多變,有如一位風情萬種的女子,她的其他形象有待你發掘。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漫遊風情萬種的中山北路
時間:2013/06/16() 19:00-20:3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舒國治 (知名作家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洽詢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2963
傳真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5076
活動網址:2013臺北文化護照www.taipeiculturepassport2013.blogspot.tw
南村落www.southvillage.com.tw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唭哩岸社巡禮
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唭哩岸社巡禮

  早期北投地區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主要社群所居地,包括北投社、唭哩岸社、嗄嘮別社。「唭哩岸」(Ki-Lrigan)地名的由來,是根據平埔族語音翻譯而來,意為「海灣」。

  1870年,清朝《淡水廳志》記載:「淡水開墾,自奇里岸〈今唭哩岸〉始。」清領時期,漢人移民渡海來台開墾,因唭哩岸位於淡水河口,成為開墾移民的第一站。昔日的唭哩岸,因為地理位置極佳:有兩條大水圳「清水圳」及「八仙圳」,流經當時的唭哩岸老街(即今「立農街」)附近。除了水運發達,也是「淡北古道」必經之地,在兩百多年前即發展成為淡北地區最早的街市,故有「台北的母親」之美稱。

  漫長的歲月中,這塊土地上呈現了許多族群活動交會的痕跡。唭哩岸社和漢人間的族群融合現象也形成了許多地方歷史與文化,我們邀請陳健一老師帶領我們解開族人與漢人間的故事。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唭哩岸社巡禮
時間:2013/06/08() 10:30-12:0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陳健一(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祕書長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洽詢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2963
傳真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5076
活動網址:2013臺北文化護照www.taipeiculturepassport2013.blogspot.tw
南村落www.southvillage.com.tw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日常生活中的中山北路異國風情

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日常生活中的中山北路異國風情

  中山北路是一條異國大道,從日治、美援來到現代,長長的中山北路分作七段,每個街區都有獨屬它自己的容貌。位於中山北路末段的天母,於美援時期有許多美軍及其眷屬居住於此,再加上美國學校與日僑學校設立,走在街上隨處可見寫著外語的招牌,外國餐館、店鋪林立,路上往來的外籍面孔、道地的外國語言,彷彿置身於異國的街頭。

  天母沒有其他商圈厚重的商業氣息,有的只是特殊的人文步調,與獨特的異國風情。近年來天母致力於打造社區特色文化,假日廣場上的二手市集已成為天母一大特色,各式各樣的二手商品擺滿廣場,既符合現今的環保概念,也是一種生活型態的表現,從中還能感受到天母人濃厚的社區意識。

  參觀白屋、嚐嚐美墨料理、走進專賣英文繪本的書店、逛二手市集,天母的日常生活,實現你對異國的想像。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日常生活中的中山北路異國風情
時間:2013/06/08(六) 15:00-16:3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李清志(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洽詢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2963
傳真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5076
活動網址:2013臺北文化護照www.taipeiculturepassport2013.blogspot.tw
南村落www.southvillage.com.tw

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艋舺黃氏宗祠與街區巡禮
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艋舺黃氏宗祠與街區巡禮


  艋舺的文史工作者高傳棋老師曾經說過,艋舺的地理型態,以文字來說就是「廿」字,第一筆的橫畫便是整個臺北城最早的街道「貴陽街」,字中間的空格便是艋舺最重要的信仰中心「龍山寺」,並由西園路、西倉街、廣州街包圍著,交會的兩點分別是「青山宮」和「祖師爺廟」。

  艋舺是台北宗祠最多的地方,位在廣州街上的黃氏宗祠,原本是艋舺富商的私人住宅,背後則有位成功女性的奮鬥故事。在傳統重男輕女的漢人社會,早年喪偶的黃阿祿嫂將丈夫遺留的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,成為當時艋舺第二大富豪,這座黃氏宗祠就是她當年的私宅。從宗祠的典雅的建築裝飾與雕欄畫棟中,至今仍能看出黃氏家族曾在艋舺的尊貴地位。


2013臺北文化護照:艋舺黃氏宗祠與街區巡禮
時間:2013/06/09() 10:30-12:0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高傳棋(艋舺文史工作者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洽詢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2963
傳真電話:南村落(02)8369-5076
活動網址:2013臺北文化護照www.taipeiculturepassport2013.blogspot.tw
南村落www.southvillage.com.tw


 

熱門文章

臺北市文化局入口